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產業前景巨大。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剖析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57萬億元,預計2022年可達10.29萬億元。
6月11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CHINAAID)上,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上海國資研究院養老產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殷志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傳統養老觀點迭代更新,養老需求向前端轉移。在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下,滿足個性化的養老需求慢慢釋放,養老服務業態越來越多,更是激發了潛在的養老需求?!?/span>
在殷志剛看來,“保險系”養老社區的不斷涌現,正是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大發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以泰康、太保、太平為代表的大型保險機構紛紛布局養老社區,推出“保險產品+養老社區+專業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為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保險系”養老社區紛紛落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11.9%。與2017年末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859萬人,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827萬人,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
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以下簡稱“《報告》”)預測,未來30年我國的制度贍養率翻倍,2019年當期結余總額為1062.9億元,不過到2028年,當期結余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為負1181.3億元?!秷蟾妗吠瑫r指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到2027年有望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后開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余的可能性。
在養老專家看來,在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越來越重的贍養負擔之下,養兒防老并不現實。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不能夠滿足我國日益提高的養老需求時,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保險系”養老社區紛紛落子,部分養老社區項目已投入運營階段。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等8家機構投資29個養老社區項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海南等東部沿海的18個省區。
更多保險機構正加入到“保險系”養老社區大軍。據了解,君康人壽也于近日公布了對于養老社區的最新規劃,“未來5至10年間,君康人壽計劃大力布局醫療、養老、康復以及旅游產業?!蹦壳熬的耆A已規劃布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其中北京、上海兩大社區已經率先落地,共規劃建設2000余套養老單元,社區建成后公司將長期持有運營。
滿足個性化、定制化養老需求
據了解,目前的社區養老資金大多由政府投資,資金來源單一,社區中缺少養老專項資金管理機制。此外,養老社區在運行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服務種類單一、服務設施功能不完善、規模小、檔次低,無法滿足社會老人多樣化需求;服務機制不健全,沒有統一的運行管理辦法等。
對于近年來紛紛入局的“保險系”養老社區而言,有的是在探索“重資產”模式,還有的則是提供整個鏈條中某一環節的服務。而在養老社區的主流形式上,主要是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先進經驗,即CCRC模式。
所謂CCRC,就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它起源于美國教會創辦的組織,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CCRC是一種復合式的老年社區,通過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護、介助一體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
殷志剛表示:“應對老齡化,除了保障基本的養老需求,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正在慢慢釋放。不僅應該關注老年人的數量,更要關注養老需求的更新迭代,看到老年人對養老品質的需求?!痹谄淇磥?,新的養老服務業態越來越多,對于養老社區而言,若保險機構作為投資主體,長期持有的險資屬性可以保證其提供的養老服務品質不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公司提供的養老計劃,使虛擬金融產品與實體養老服務相結合,養老理財和養老消費相結合,在資金、渠道、客戶等方面均具有天然的優勢。
君康人壽副總裁兼健康產業事業部總經理張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資金結構而言,養老社區投資回收周期較長,與保險資金的長期、穩定投資屬性十分匹配。從產業背景看,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能打通醫療、養老等上下游環節,實現對保險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span>
商業化養老社區進入市場已有十多年,保險機構還需積極探索創新,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服務品質。如通過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打造包括智能家居、人臉識別、移動管家、生命體征檢測、云健康檢測、遠程醫療等在內的智能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老年人提供高品質、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和生活環境。
更多杭州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杭州養老天地網
http://hz.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涂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