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老年人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將要進行老年人“能力評估”,普通的60歲以上老人將不再作為公辦養老機構的主要接收對象,接收對象將以失能和高齡老人為主。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公布《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施辦法(試行)》,對具體如何評估等方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辦法擬規定,大中專院校學生入職北京市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最高可享6萬元的一次性入職補貼。
老人入住需“評估” 評估分9個級別
辦法規定,評估對象包括申請享受北京市養老服務的人員,重點是因傷病、殘疾、年齡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持有明確醫學診斷證明且預期自出具之日起6個月(含)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員。
評估內容涉及能力綜合評估、長期照護需求評估。
評估將劃分出0級至8級九個級別。6-8級為能力一級(重度失能),3-5級為能力二級(中度失能),1-2級為能力三級(輕度失能),0級為能力四級(能力正常)。
“公辦養老機構要體現公益屬性,提供的是廉價和適用的養老服務,適用既保證不能劣質又要適度不過于奢華。因此,服務對象都將以失能和高齡老人為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說。
疑似重度失能老年人要進行“上門評估”
申請能力綜合評估的老年人或其監護人通過市社會福利綜合管理平臺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系統在線填表并提出申請,或者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受理窗口提出申請并填寫申請表。
街道(鄉鎮)在選定的評估機構入圍名單內隨機選擇并派單,由評估機構派評估員入戶或由申請人選擇親自到達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評估以“現場評估”的方式進行。辦法擬規定,每次評估由評估機構派出2名評估人員,其中1人須具備醫療、護理或康復專業背景。對疑似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評估,必須登門實施;對其他申請人的評估,可在監護人陪同下到評估機構實施。
評估后的結果除入住養老機構還適用哪些情況?辦法規定,有關部門依據評估結論為轄區失能老年人辦理失能護理補貼、安排居家養老長期照護、輪候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等,以及其他按規定應該使用評估結論的情況。
城鄉特困人員評估費用由財政全額補貼
評估經費由個人自付和財政補貼兩部分組成,除機構復查外,每次評估均由個人自付50%,財政補貼50%,財政補貼資金由市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下達各區,納入各區財政預算管理。
按照辦法的規定,一般上門評估的指導價為60-80元人民幣/次,申請人到機構內評估的指導價為40-50元人民幣/次。
不過,對于城鄉特困人員或低保低收入人員,北京市明確,個人自付部分由財政資金全額補貼;入住養老機構的人員,個人自付部分由收住機構負擔,統籌納入北京市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支持。
■ 解讀
評估人員需具備什么條件?
對于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需要具備的條件,此次辦法也作了明確規定。
評估機構是北京市依法獨立登記的企業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具有獨立開展評估工作的專業人員、辦公場所、服務設施,有條件安裝全市統一的評估操作系統。
評估機構由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公開遴選入圍,并向全市公開入圍機構名單,納入市財政政府采購服務商名錄,供各區選擇。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依據入圍機構服務質量、群眾評價、考核評估等情況,建立入圍機構退出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
辦法特別規定,評估機構不得同時開展依評估結論而進行的服務工作。這也就是說,同一機構,不能既是老年人能力評估機構,又是憑能力評估結論接收老人入住的養老服務機構。
在評估員資歷方面,辦法明確,評估員應具有從事養老、照護、康復服務2年以上經歷之一,或者具有醫學、護理學學歷背景之一。經過民政部門培訓且考證合格。
此外,評估結果審查員則應具有醫療、護理、社工等專業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學歷,且具有老年人照護實務經驗3年以上者;或者在養老服務領域工作3年以上,且具備大專(含)或講師以上學歷或資格。經過市民政局培訓且考試合格。
■ 焦點
一次性入職補貼最高可達6萬元
《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補貼實施辦法》規定,在北京就讀老年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可獲生活補貼,進入北京養老服務一線崗位工作的大中專學生可獲入職補貼、連續在養老機構服務的可獲得崗位補貼。
入職補貼
就讀老人服務管理專業學生免學雜費
在北京就讀老年服務管理專業的中高職院校學生,就讀期間,學生與學校、教育部門簽訂三方協議后,在校就讀期間免除學雜費和住宿費,并發放就讀期間的生活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600元,即每年發10個月。
學生畢業后,在北京市養老服務一線崗位服務期限原則上不得少于5年。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和畢業1年以內的往屆畢業生,進入北京市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從事一線專職養老護理工作的,在同一機構入職滿兩年后分3年發放一次性入職補貼,標準為本科及以上6萬元、???/span>(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
崗位補貼
護理失智老人每月可補貼1000元
護理失智老年人的,每月1000元;護理失能老年人的,每月800元;護理其他老年人的,每月500元。工作年限滿1年后,每增加一年,每月增加200元。崗位補貼暫按5年期限實施。
辦法也對適用補貼的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人員作了明確的規定。包括養老護理員、失能老人照護員、失能老人評估員(師)等在基層一線從事養老護理或服務工作的技能人員屬于養老護理人員。養老服務機構內從事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服務的醫生、護士、評估員(師)、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人員、康復護理人員、消防中控從業人員等則屬于專業技術人員。此外還包括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人員等。
培訓補貼
參加養老培訓一次補貼900元
在培訓補貼方面,這個辦法規定了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專業技術培訓補貼、管理人員培訓補貼,以及居家養老服務實訓補貼4類。對于這些培訓,辦法規定,在培訓人員取得相應結業證書后,按照900元/人標準給予機構培訓補貼。
職業技能培訓補貼,主要進行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素質、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老年護理基礎知識、生活照料方式等培訓,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培訓時間不少于90學時。
專業技術培訓則包括安全教育、職業素養教育、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技術護理、心理護理等,是對養老服務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提升能力的培訓,以及創新改革的養老護理職業體系改革補缺型培訓。
此外,除了上述補貼外,辦法還提出,區級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建設給予一次性補貼。各區充分整合現有培訓資源或利用自有存量設施建設一所至少承接200人培訓規模的示范性培訓基地,承擔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工作。市級財政按照每區不超過20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用于裝修改造和設施設備購置,具體以實際發生的發票額度為準。
更多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北京養老天地網http://b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京報》